Thursday, September 15, 2011

電影好看嗎

現代人用電影說故事,有趣的是 為啥有電視卻還要有電影?

電影是大成本的製作並在2~3hr中講訴故事,且消費者還需要花2~300塊進戲院看這故事,在台灣200~300元可能就是一天的伙食費了,所以要消費者進戲院看戲,在台灣曾經不是容易事,由其是國片。在低俗的作品充斥市場之後,電影和電視已經無所分別,精的和猴一樣的消費者開始只喜歡看重特效的片,然後出現了3D的電影,但又因為3D電影的浮爛,光有特效沒內容,進電影院就變成相當浪費的一件事。

雖然如此還是會有一些好作品出現,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買單,怎樣的電影叫好看,這變成網路上的激戰,票房好就是好電影? 我記得 2012 在上映的時候 京華城莫名其妙的排滿了人想看這部災難片, 這部片就我自己的感覺來說 內容中下水準,特效破綻也相當多, 多到和X戰警第一戰的感覺差不多,雖然說這兩部片票房都沒太差,但和一些國片比...,票房還是有贏,畢竟是舶來品。

所以慢慢的,我看電影開始覺得 如果要比較就要拿各個部份去比,劇情、特效、演技、配樂、場景、娛樂性、都去想看看。曾經看過一部 "skyline" 看完之後一肚子火,還好是公司的公關票免錢,不然自己花錢看可真嘔,在某些角度上這部片其實不差,但因為被切割成上下集,當劇情正要開始感覺時就進到下一集了,整個被中斷感太重,出了電影院後...真想在廣告板上補一腳。有些片像是阿共那邊的" 讓子彈飛"、"瘋狂的石頭"、"瘋狂的賽車",看完之後覺得滿足感很夠的片,因為完整度夠,電影節奏又順暢,讓你在看故事的過程中不會太無聊,也達到了娛樂性。

這個暑假上了數部國片,殺手歐陽、那些年...、翻滾吧、賽德克...,可能還有其他片但都被我給miss掉。因為純粹是支持這些拍片人,所以我全都去看了,之後就有一些小小的比較,但這些片在娛樂性都有達到了。會進電院支持的原因也是因為 這些拍片的場景都是在台灣,能看看別人從不同角度拍出來城市,其實收獲會蠻多的,而且還能增加自己對這些地方的故事性,台灣真的需要更多的故事去流傳在各個角落了。"聽說"的便當店、"海角"的恆春城門、"練習曲"的花東海岸、17公里海岸線、"一夜台北"的台北市區、"艋舺"的萬華區...還很多等著出現。

支持自己居住的城市拍出來的電影最棒了。

Sunday, September 04, 2011

求職

在某次奇妙的求職博覽活動 被公司派去 應付 那些求職者, 這個活動其實是某些大廠要行銷廣告,在配合四個數字的公司去做的整個就是配角,還用掉一個假日,但其實對我來說視學習了不少。 就某個角度讓我來面試新人 應該是沒問題,我很清楚怎樣的人是ok的準備好要進入這個職場的,但我沒這個決定權,又因為主管的懶惰,這一天假日的辛苦是被埋沒的。 當天有不少履歷丟了過來,也和了數十位求職者聊了天,這些人分成幾種: 1.初出社會 2.不同產業想換工作 3.同類行產業 想換環境 4.找錯方向 剛出社會的 分幾種 1.嘴巴上說自己能力很夠的人 但在聊天的過程中,他連毛都沒沾上邊,現場我就直接和這些求職者,就我看來你沒能力,不是我不給你機會,就算我給了我後面那關也不可能過。這樣的人其實還是很迷罔,所以我還建議去從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可能會比較適合。 2.能力上許可 但決定權不部是我,讓他問了我他覺得想要知道的東西後 就打發走。 不同產業想換工作 的人都是對這個產業產生了過多的幻想,以為來到美好的世界,其實來這邊也只是工作,在工作上一樣都會遇到問題,都要解決問題,除非現在的薪水不好,不然這些人都是先勸退。 同類行產業 想換環境的人其實是最少數,畢竟已經在這邊打混過了,有些什麼也都有底,但是想換比較好的環境,或許是原本公司不賺錢還是產品方向汗自己理念不同。 找錯方向的人 有些真的以為寫個程式很容易,但卻沒寫過任何一個應用程式或語言,然後希望別人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學習,我想就這方面 在需要專才的工作,很難達成吧,你不會讓一個完全沒有美術底子的 來你身邊畫畫,你不會知道你要花多少時間 他才真的能達到工作要求。這些人全都叫他多去上課學學打發走。 這樣的求職博覽活動,我想對任何一間公司都是多餘浪費時間的,因為你根本沒辦法過濾那些雜七雜八的人,他出現時你也只能給他一些口頭上的輔導,我到底是要面試還是輔導人?結果政府好像最喜歡辦這樣的活動,會感覺產業活動樂烈。 或許吧。在那些不需要專業技術的人力需求,這樣或許是好事,但這樣的需求對各家公司又是非常好找到的人力,何必這要費力勒?